來源:瀏陽市融媒體中心 歐陽穩(wěn)江 時間 : 2025-11-21
分享到:
“一河詩畫,滿城煙花?!睘g陽,因一條河和一首歌而聞名,是一座千年古縣,也是享譽全球的煙花之鄉(xiāng)。如何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可持續(xù)的軟實力?如何讓“幸福感”不僅源自物質豐裕,更植根于文化的滋養(yǎng)與精神的富足?
11月15日至16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lián)牽頭組織的“名家閱瀏陽”活動應運而生。這是瀏陽向龔曙光、彭見明、何立偉、段江華、蔡測海、鄒建平等多位省內知名作家、藝術家發(fā)出的邀請,旨在借他們的敏銳感知與生花妙筆,深度挖掘呈現瀏陽的文化底蘊。
兩日行程中,文藝名家們踏訪了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雙江口文化公園、南車灣、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夏布文創(chuàng)中心、菊花石公館及市博物館,并領略了瀏陽煙花的璀璨。這既是一場響應“用文藝講好瀏陽故事”的集體采風,也是一次對千年古縣當代活力的深度閱讀。
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中,藝術如何成為激活鄉(xiāng)土、賦能發(fā)展的強引擎?此次“名家閱瀏陽”活動,正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美學答卷”。

文藝名家們走進瀏陽文廟,感受瀏陽古樂的深厚底蘊。李建攝
走讀
在文化與山水間“品讀”瀏陽之美
時序已是初冬。車子離開長沙城區(qū),駛入通往瀏陽的公路時,窗外的景致漸漸舒朗起來。薄霧如一條輕柔的紗巾,若有若無地纏繞在山腰;靜謐的瀏陽河,穿過山巒,流向遠方。
這并非一次尋常的采風。受邀的名家專業(yè)領域覆蓋文學、美術、評論與公共文化管理,其視角正可構成觀察瀏陽的多棱鏡。
首站為高坪鎮(zhèn)的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選擇此地作為重要現場,意味著文藝名家們將“關注藝術介入鄉(xiāng)村”作為了此次采風觀察的第一窗口。
從“閑置建筑”到“美育殿堂”,段江華憑借其獨特的藝術眼光,主導了這場“點石成金”的改造。2018年,高坪鎮(zhèn)一棟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樓房進入他的視野。經過幾年努力,一座精心設計的鄉(xiāng)村美術館亮相:斑駁的墻體得以保留,粗糲的結構被強化,現代設計語言與濃郁的藝術氣息在此交融,成為吸引人流、激活文旅的鄉(xiāng)村美學地標。
從“輸血”到“造血”,從“風景”到“場景”,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在產業(yè)融合中始終扎根鄉(xiāng)土,沒有淪為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通過與潭花小學的深度共建,美術館不僅為鄉(xiāng)村孩子打開了一扇感知世界的藝術新窗,更將美育的種子播撒在鄉(xiāng)土的未來,培育出一代有審美、有創(chuàng)造力、有文化自信的新村民。與此同時,依托美術館打造的寫生基地,成功將“藝術流量”轉化為“經濟流量”,帶動了周邊民宿、餐飲發(fā)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這一模式完美詮釋了文旅融合的瀏陽經驗:以獨特的文化資源為核心吸引力,讓綠水青山和藝術氛圍共同轉化為金山銀山。在這里,藝術不再是孤芳自賞的裝飾品,而是切實助力村民增收、推動鄉(xiāng)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綠色引擎。
在雙江口文化公園、南車灣,文藝名家們不僅感受到了世界名河瀏陽河的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瀏陽鄉(xiāng)村的全新面貌與活力。當晚,他們近距離欣賞了瀏陽周末焰火,那份熱鬧與璀璨,更讓名家們?yōu)闊熁ㄋ鶐拥奈穆脽岫荣潎@不已。
活動第二天,文藝名家們開啟了一場對瀏陽文化基因的溯源之旅,大家走進瀏陽文廟、譚嗣同故居、夏布文創(chuàng)中心、菊花石公館及市博物館,系統(tǒng)考察了瀏陽作為“千年古縣”的歷史文脈,以及花炮、夏布、菊花石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成果。
瀏陽古樂的莊嚴、譚嗣同變革的勇氣、夏布縱橫的經緯與菊花石天然的紋理……這些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文化珍珠,被精心串聯(lián),共同勾勒出“瀏陽精神”的內涵與外延。一個個場景與情境,將古老與現代、傳統(tǒng)與潮流融為一體。
兩日的走讀之旅,令文藝名家們由衷贊嘆:在瀏陽這片土地上,既有腳踏實地的安寧,也有仰望星空的浪漫;既珍視歷史的根脈,也擁抱創(chuàng)造的新生。瀏陽之美,正在熱烈而蓬勃地生長。
對話
在思想碰撞中傳遞“真善美”
如果說走讀是對瀏陽自然風光與人文景點的“簽到”,那么這群來自不同領域的靈魂相遇、碰撞迸發(fā)出的火花,則帶來了一片更廣闊的風景。
首日在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舉行的座談會,是此次活動的一個高潮——市文聯(lián)、市作協(xié)的代表與到訪名家圍坐一堂,展開了一場生動的思想對話與創(chuàng)作切磋。
座談會伊始,瀏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愛民在簡要介紹瀏陽概況后,以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為例,引出“美與真”“理想與現實”“個性與共性”“藝術價值與社會效益”等議題,展開一場貼近現實的大探討。
蔡測海從“文藝的本質在于傳遞真善美”這一觀點出發(fā),對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播撒美育種子的實踐表示贊賞,他期待文藝工作者能以此為標桿,創(chuàng)造美、展示美、宣揚美。
鄒建平談到,“精神有去處,靈魂方能有歸宿”。他指出,作為知名油畫家,段江華的作品不僅展示在畫布上,更延伸到了打造鄉(xiāng)村美術館和培育美的種子之上。繪畫與文學互通,文藝工作者一定要以作品表達精神去處,不被思想的框架所束縛……
何立偉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大圍山掛職鍛煉,對瀏陽懷有深厚感情,言談間盡顯親切與熟稔,對本地基層作者更是關愛有加。結合自身創(chuàng)作歷程,他將分享重點落在“基層作者如何實現自我突破”上。他提出,創(chuàng)作者應從最熟悉的題材出發(fā),持續(xù)拓寬藝術視野,方能實現“眼高手更高”。
龔曙光十分看重城鄉(xiāng)場景切換帶來的獨特體驗。他不僅從文旅視角剖析了瀏陽的特色,也毫不吝嗇自己對瀏陽四季分明之感的夸贊。站在“寫作是非常私人化”的文藝角度,他指出,好文章可以將個人色彩大方展示出來,飽滿生動的文字往往是最受歡迎的。而提升文字本身的功夫,就要加強對生活這個“容器”的打磨。
“進入情境的作品最動人。俏皮的人寫俏皮的風格,文雅的人寫文雅的風格……”彭見明表示,創(chuàng)作不僅要遵循自身的文化背景,還要在閱讀上抱有批判的態(tài)度、反復思考,在文字上多下功夫,保持寫作情境與表達方式的高度吻合。
鄉(xiāng)村振興需要“美學維度”,文化賦能需要“高端引領”,發(fā)展模式需要“雙向賦能”……活動結束,段江華鄉(xiāng)村美術館的故事連同瀏陽河畔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將在這些文藝名家的筆下、畫布上被再度詮釋,令人期待。
名家賦能,文藝賦美
名家賦能、文藝賦美。市文聯(lián)主席許征表示,“名家閱瀏陽”不僅是高端文藝資源直達基層的生動實踐,更是擦亮“美麗瀏陽”城市名片的寶貴契機,“希望通過此次面對面的交流指導,為瀏陽本土文藝工作者帶來啟發(fā),進一步推動瀏陽文藝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p>
當名家的思緒被瀏陽的山水與人文所觸動,再被各自獨特觀點所激蕩,他們筆下的瀏陽,便注定不會是浮光掠影的贊美詩,而是充滿張力、深度與生命力的立體篇章。這,正是“名家閱瀏陽”最期待的收獲。
瀏陽,這座始終在探索幸福密碼的城市,也通過這次活動傳遞出一個信念:當藝術真正融入發(fā)展的脈絡,美,便成為最蓬勃的生長力。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