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5-10-24
分享到:


本網(wǎng)訊 (通訊員 康海燕 金浩文 雷鳴)2025年10月16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李少君在湖南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第二十四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授課《借助AI,中國詩歌的第三次升級》,學員反響熱烈,對詩歌的精神使命、詩歌創(chuàng)作如何與時俱進展開討論,表示很受啟發(fā)。
授課內容從文學寫作的AI挑戰(zhàn)、詩歌的情感形式化表達、詩歌的精神使命、人詩互證:AI時代的詩歌價值等方面引導學員深入思考。李少君談到,詩歌的本質是人的自由意志,人的情感史、生活史、心靈史、時代史。中國詩歌的發(fā)展,見證了人類的文明覺醒。從盛唐詩歌到五四新詩革命到今天的AI時代,詩歌接續(xù)傳統(tǒng),升級換代。關于詩歌創(chuàng)作,李少君建議詩人要把握好作品的虛實結合,留給讀者意想的空間。把握好模糊與留白,不要剝奪詩歌的審美。
他特別談到詩歌的時代感與生活性。他說,文學的本質應該是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從生活出發(fā),這符合文學的規(guī)律。他例舉了“外賣詩人”王計兵的詩歌創(chuàng)作故事,一首《趕時間的人》迅速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反映外賣員的生活。他和學員們分享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幾首詩,如《初登黃鶴樓》:江岸梅花笛吹落,少年追逐放鷹臺??窀璨挥X東方白,黃鶴樓頭大道開。在創(chuàng)作心得與詩歌品鑒中,學員們感受到了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少君還解答了學員的創(chuàng)作困惑,并解讀了古典詩與現(xiàn)代詩的異曲同工之妙。
授課專家介紹: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鄉(xiāng)人,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系,著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心學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春風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志主編、海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海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現(xiàn)為《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