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1949”公眾號 | 劉鵬波 時間 : 2025-09-22
分享到:
網絡文學實體書正成為出版領域新亮點
近年來,網絡文學實體書的出版變得越發(fā)普遍。作為一名記者,我就經常收到相識的網絡作家寄來的實體書,這在多年前可是不多見的現象。從曾經鮮有人問津到如今備受追捧,出版網絡文學實體書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商業(yè)邏輯、讀者心理和出版動機?這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平臺和出版方:經濟效益VS.社會效益
網絡文學的出版并非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現象。首部網絡文學作品《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早在1998年就在BBS上連載并引起轟動,簡體中文版于1999年由知識出版社出版,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22個月位居暢銷書榜的驚人成績。截至2005年,其銷售量已超過百萬冊。此后,屢有網絡文學的實體書創(chuàng)造銷售佳績。
事實上,網絡文學的出版更多由網絡平臺或出版方基于商業(yè)利益所驅動。這意味著,出版社在選擇值得出版的網絡文學作品時,會綜合考慮其在網絡平臺的數據表現,比如作者的粉絲數、作品的閱讀量等。以番茄小說“巔峰榜”作品《十日終焉》為例,自2023年10月出版首冊《十日終焉·囚籠》
以來,截至2025年9月,該系列已連續(xù)推出10冊,累計銷量突破200萬冊。如此強勁的銷售增長,自然離不開該作品在番茄小說積累的龐大粉絲群和超高閱讀量。平臺和出版社正是看中了這些數據背后的商業(yè)潛力,才果斷將其推向實體書市場。
同時,出版社還會衡量網絡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和主題意義。一部作品若能在文學性上有所建樹,并在主題上“吃香”,不僅能提高出版社的社會效益,還能吸引更多追求品質閱讀的讀者。近期,網絡作家匪迦接連出版了《垂直起飛》《關鍵路徑》
兩部發(fā)表在七貓中文網上的作品。正如他所說,這些作品的出版,“主要還是依靠近年來各大出版社對于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重視,以及七貓小說在現實題材征文大賽基礎上形成的與出版社對接和轉化的良性機制。這讓我的作品除了可以在網上連載之外,還能獲得更多的出版機會”。
中信文學·花笙品牌專注于挖掘原創(chuàng)文學IP,在網絡文學實體化出版方面經驗豐富,已推出《柳葉刀與野玫瑰》《智者不入愛河》《月上的海兔》等多部作品?!拔谋臼欠駶M足讀者的收藏和反復閱讀需求,是否能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以及是否具備IP屬性,這些都是我們考慮的要素?!被铣霭嫒嗽惛嬖V記者,編輯團隊已形成選題調研的專業(yè)流程,結合網絡平臺數據、自身專業(yè)判斷和業(yè)內推薦,經過多輪論證,綜合考量選題布局與出版社戰(zhàn)略規(guī)劃,旨在實現更高的文化使命和社會效益,而不僅僅是商業(yè)利益。
讀者:對作品的喜愛VS.對作者的支持
對讀者而言呢?既然已完整地讀過電子版,購買實體書似乎屬“多余”,但真的如此嗎?在采訪過程中,不少讀者都向記者袒露了他們的真實想法。更多時候,購買實體書是對喜愛的網絡作家表達某種支持,類似于粉絲為偶像打榜、投票一樣。如果心儀的網絡作家舉辦線下簽售會,他們更是會積極參加,為了能和作者見上一面,并獲得一個珍貴的“To簽”以好好收藏。記者在多個新媒體平臺,屢屢看到讀者分享的知名網絡作家簽售經歷。甚至有讀者專門撰寫攻略,分享如何搶票、如何進場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6月,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次設立網絡文學專題展,邀請了當下頗具人氣的網絡作家與讀者互動交流。天瑞說符、紙老虎分別攜《我們生活在南京》《且渡無雙》亮相,散場后不少熱心讀者拿著實體書排隊請作家簽名。近來人氣飆漲的紙老虎是“95后”網絡作家,她的《且渡無雙》以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講述了一個主人公在系統(tǒng)要求下拯救師門中“戀愛腦”的反傳統(tǒng)仙俠故事,尤其受到年輕讀者的喜愛。該作品的實體書出版首日預售即超過3萬冊,紙老虎在圖博會上的簽售更是人氣爆棚。網友章小早參加完活動后在某社交平臺回憶:“長達4小時的簽售一刻未歇。小粉絲也都好可愛好守秩序,這就是雙向奔赴吧?!?/p>
此外,實體書的出版還能帶動原著的閱讀量。比如發(fā)表在起點中文網的《紹宋》,講述主人公趙玖穿越到宋高宗身上,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將領扭轉靖康之難的故事。該作品自2024年5月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實體書后,其改編的同名漫畫于2024年11月也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今年5月,《紹宋》漫畫版爆火出圈,相關視頻在抖音播放量突破12億,帶動原著閱讀環(huán)比增長13倍,讓這部已完結近4年的“老網文”強勢重回起點讀書暢銷榜前五,并登頂歷史類與完本榜雙榜榜首。8月1日,《紹宋》主題游園活動在杭州岳王廟開幕。很多年輕的讀者帶著《紹宋》的實體書和漫畫書走進岳王廟,在古柏碑刻間尋訪英雄遺蹤。“從書中了解到南宋的歷史和岳飛這個英雄人物,就想實體去看看真實的岳飛到底是怎樣的人?!庇凶x者如是說。
作者:對紙書的情懷VS.對創(chuàng)作的堅守
除了商業(yè)利益和讀者熱情,網絡文學實體書的出版還有不少是作者主動推動的結果。一些網絡作家對紙質圖書有特殊的情感,渴望自己的作品以實體書的形式呈現,網絡作家姚瓔便是其中之一。她的《野馬嶼的星?!肪皖}材來看并不吃香,但質量過硬,她主動向作家出版社推薦了自己?!昂芟氲韧诵莸臅r候,在搖椅上慢慢看自己寫過的紙質書,紙質書比較有質感,而且比較厚重”,姚瓔告訴記者。
最終,作家出版社考量了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后,決定出版實體書。姚瓔即將出版的另一部作品《情暖三坊七巷》,以2004年前后的福州三坊七巷為背景,講述了百年肉燕手藝傳承人陳榮順與租客們的市井生活故事,曾入選多個網絡文學榜單。
談到電子出版與傳統(tǒng)紙質出版的不同,姚瓔等受訪者普遍認為,電子出版由作者主導,流程極簡。作者自行完成編輯、封面設計后,直接在平臺上發(fā)布,即可被全球讀者瀏覽和購買。而傳統(tǒng)出版則由出版社主導,需經過投稿、審核、編輯、印刷、發(fā)行等一系列流程,作者可以獲得版稅,也能借助出版社的專業(yè)資源和權威性,提升作品的品質和市場認可度。
把在平臺上連載的網絡小說轉化為恒久流傳的紙質圖書,對網絡作家而言必然會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一來,網絡文學作品通常字數眾多,動輒百萬字,而紙質圖書的篇幅有限,需要對作品進行大幅刪減。這就需要作者痛下決心,舍棄一些精彩的支線情節(jié),以確保主線故事的緊湊和連貫。二來,由于網絡文學多為日更連載,讀者的催更壓力使得作者很多時候要先保證字數,而不是像傳統(tǒng)作家那樣深思熟慮地敲下每一個字,反復修改再交付給讀者見面。這導致了很多網絡文學作品良莠不齊,一部作品內部各章節(jié)質量參差也是可能的,“爛尾”時有發(fā)生。
(第1部)榮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該作品很快被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相中。今年以來,卓牧閑一直在修改該書文稿,編校過程和難度遠超他的想象,有時甚至不勝其煩。但他深知,只有通過耐心的整理和修改,才能讓作品的文學價值凸顯,給讀者帶來最好的閱讀體驗。對此,匪迦也有同感。在出版過程中,他直接與出版社編輯對接改稿,編輯建議對書稿篇幅進行刪減或調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文學因為掌端閱讀以及連載的形式,所以分段很頻繁、章節(jié)也較多,照原樣出版容易顯得支離破碎,有時不免需要進行段落合并和章節(jié)整合”。
網絡文學實體書正在成為出版領域新的亮點與熱點。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它有著龐大的讀者市場和可觀的經濟收益;對讀者而言,它滿足了大眾對作家作品的深度喜愛和情感支持;就網絡作家來說,它可以承載電子作品的精神傳承和紙質圖書的情懷追求。由此看來,實體書的出版確實可能是門好生意。期待網絡文學實體書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從而在圖書市場脫穎而出,成為出版行業(yè)新的增長點。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