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 時間 : 2025-09-15
分享到:
讀水運憲的《戴花》,令我久久回味的,是師傅莫正強這一形象。他如一尊多棱的豐碑,立在文字之間,也立在人性的真實地帶。他爭勞模又親手毀掉機會,他善良也狹隘,他偏愛徒弟卻也百般提防——正是這些矛盾,讓他格外鮮活,也引人深思。
對勞模的執(zhí)念:從 “爭”到 “讓”的靈魂蛻變
師傅名叫莫正強,自幼孤苦,沒讀過幾年書,文化水平不高,上進心卻格外強。他總覺得,沒文化不要緊,能當個模范也光榮,于是一門心思拼命做事,堅信把事做好了,模范自然就來了。楊哲民剛分到廠里成了他的徒弟,他言簡意賅地表示,兩人應攜手共進,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在德華電機廠最苦最累的熔爐班,莫正強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對勞模榮譽的向往,猶如烈火般熾熱,從未有過絲毫減退。當浦陵紡機廠以高薪挖他,他卻覺得“工資高到底跟當勞模不能比?!薄霸俣嗟慕疱X,也無法在屋宇間永恒駐足,終將如流水般逝去,消耗殆盡。大紅花那可是一輩子的財富,活在世上,給家人長臉,埋在土里,給孩子留名,光照千秋,祖祖輩輩滿門光彩?!边@份對勞模榮譽的渴望深深刻畫在他的心中,以至于他不惜多方打聽,只為確認在浦陵紡機廠是否也能有機會獲得這份殊榮。即便到了生病住院的最后時光,他仍念念不忘“這輩子只怕戴不上那朵大紅花”,眼見徒弟晉升為車間主任,自己卻與勞模榮譽無緣,那份不甘心顯而易見。正如《工人日報》所言,勞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享有崇高的聲譽和社會的尊重。勞模精神作為我國工人階級優(yōu)秀品質的集中體現,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了當勞模,他也動過些小心思。被提名為候選人后,他暗地里讓小產不久的妻子來廠里送早飯 —— 妻子埋怨他不顧家,實則成了他“大公無私、舍小家顧大家 ”的活廣告。廠里人議論紛紛,說他“想當勞模想瘋了,又演雙簧又做戲”,然而,正是這份私欲的暗流涌動,悄然間將他引向了榮譽之路的岔口,使得他的步伐略顯踉蹌,心靈略顯扭曲。
更嚴重的是,考核小組即將來調查時,囊中羞澀的他,無力購茶待客,借貸無門反遭冷嘲熱諷,一時沖動之下,伸手拿了徐士良抽屜里的五元零錢。盡管徐士良發(fā)現后并未告發(fā),他卻整夜難眠、悔恨不已,終究在驗收小組的座談會上自曝丑事?!安荒苊林夹漠攧谀!?,這句話背后,藏著他人難以理解的掙扎與抉擇——那好不容易觸手可及的機會,就這樣被他親手放棄??伤膱?zhí)著仍在:“今年不行就明年,明年不行就后年,后年不行就大后年,為了這朵大紅花,累死都值?!?/p>
誰也沒想到,住院幾天后的莫正強,竟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他放棄了爭奪勞模的念頭,轉而推薦了徒弟楊哲民,并言及要“胸懷寬廣,放眼世界,而非局限于個人得失”。這或許正是無產階級先進性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完成靈魂蛻變的瞬間,從此在我心中成了敬畏的存在。
善良與狹隘交織:人性褶皺里的復雜光譜
莫正強的善良,藏在記恩報恩的細節(jié)里。汪春廷曾與他有過節(jié),還是他親手送進大牢,可汪春廷出獄后,他不計前嫌接受其回熔爐班。見汪春廷垂頭喪氣,他想找主任幫著補點零用錢,還動員徒弟給兩塊錢讓他買煙;明知汪春廷可恨,卻總念著對方的好,甚至把汪春廷的老相好丘桂蘭接來,撮合兩人過日子。
他對徐士良心懷的愧疚之情,更是觸動人心,令人感慨不已。當初身無分文的他,在絕境中偷走了徐士良的五元錢,卻在驚訝地發(fā)現那是兩張五元鈔票后,悄悄地將其中一張歸還了回去。后來徐士良因感情受挫、工傷事故爬上水塔想輕生,他一邊喊話安慰拖延時間,一邊扔出海綿救人,最終卻沒能留住這條年輕的生命。他呆呆地望著徐士良冰冷的尸體,淚水洶涌而出,聲嘶力竭地哭喊著:“我再也沒有機會報答這位曾經給予我溫暖的好同學了!”
然而,在他那看似善良的底色之上,卻也潛藏著狹隘與偏見的陰影。電機局局長魯昌順下放到熔爐班勞動時,莫正強因認定去年自己的勞模資格是被電機局刷掉的,便借分配工作之機給魯昌順制造難題——白日令其籌備生料,夜晚又派其清理爐渣,還蓄意傾倒剩渣余料于爐坑,反誣其“揮霍國資”,逼得魯昌順兩次作檢討,最后還是他找環(huán)衛(wèi)部門派車拖走廢料才收場。這場栽贓,藏著他對 “一言堂”的怨氣,也暴露了人性里的睚眥必報。
偏愛與提防:師徒間的拉扯與固守
初見莫正強,楊哲民是有些失望的。“莫胡子”這個外號很傳神:稀疏的胡須東一撮西一撮,黑少白多灰不溜秋,“兩只眼袋下面長著胡須”,讓剛分到廠里的大學生怎么看都不順眼,甚至沒好意思當面叫一聲“師傅”。
可莫正強對這個有文化的徒弟,是打心底里滿意。剛宣布楊哲民歸他帶,他臉上綻放出難以掩飾的喜悅,胡須在激動中仿佛也輕輕搖曳。他溫柔地牽起徒弟的手,親切地呼喚著“民兒”——這如同父母對孩子的昵稱,自此成為他對楊哲民特有的溫情稱謂。他帶徒弟回家吃飯,在其他徒弟面前不住夸贊,甚至心底最深處的秘密也只愿與他分享;新徒弟第一次開爐時,他一邊安慰“莫緊張”,一邊一絲不茍地幫著穿戴防護用品;開爐出故障時,更是拼盡全力將他推開,自己毅然擋在危險的前方。到了身體快撐不住時,他還教育子女“長大要跟楊哲民學”,說這徒弟“比親兒子還親,是天底下最有良心的人”。
愛得深,提防也來得切。楊哲民對爐膛形狀、投料比例提出新想法時,他一口否定;徒弟鼓起勇氣改了爐膛,效果不錯,換來的卻是他劈頭蓋臉的冷水。他去廣西療養(yǎng)的兩個月里,楊哲民成了車間負責人,終于能放開手腳搞技術革新,把爐膛改成了葫蘆形??伤换貋?,見此情景便一邊痛罵一邊敲敲打打,硬是改回原來的燈罩樣子,結果導致開爐屢次以失敗告終。他對著楊哲民怒吼,一字一頓地喊出“楊哲民”——這憤怒背后,隱藏的是對徒弟可能超越自己的恐懼,以及對風頭被搶的隱隱不安。其實他怎會不懂,“名師出高徒”本是榮耀,可那份“不能失臉面”的執(zhí)念,終究困住了他。
精明與守舊:經驗主義者的雙面鏡
莫正強腦子活、愛琢磨,凡事想得周到,手上的真本事更是沒話說。譬如砸鐵錠一事:一條重達十公斤的鐵錠,即便是幾位身強力壯的漢子輪番揮錘五六下,也未能撼動分毫。而他,個頭雖不及旁人,卻仿佛未使全力,只一錘落下,鐵錠竟應聲裂為四段—— 這是爐工多年練就的巧勁,四兩撥千斤,全憑經驗,誰也比不過。
他的“能干”不僅限于車間之內。改造房屋是把好手,無論是自家的居所,還是廠里為楊哲民母親分配的房屋,經他一改造,皆能巧妙地變?yōu)閹в信P室與廚房的兩居室,地面更是以厚油毛氈鋪墊兩層,再覆以木板,固定得堅如磐石,其手藝堪比專業(yè)裝修師傅。國慶假期期間,一起檢修窗事件發(fā)生,他仿佛預感到不尋常,提前安排了值班。案發(fā)后,他迅速保護現場并及時報案,為案件的偵破爭取了寶貴時間。此外,他從丘桂蘭“國慶加班摔斷腿回鄉(xiāng)下養(yǎng)傷”的陳述中發(fā)現了線索,通過細致的偵查工作,最終揪出了事件的始作俑者,表現出了偵探般的敏銳和專業(yè)。撮合丘桂蘭和汪春廷時,他巧妙運用“試營業(yè)”的策略作為緩兵之計,給予丘桂蘭半個月的時間以適應,同時,他還熱心為兩人尋找兼職、租賃房屋以增加收入,其心思之縝密,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可這般聰明的人,思想卻透著古板守舊。數十載堅守熔爐崗位,未曾涉足技術革新之路,職業(yè)生涯近乎停滯,恰似經驗砌成的壁壘,既捍衛(wèi)了他的尊嚴,也束縛了他的步伐。
堅強外殼下的孤獨:無人可說的苦與痛
莫正強從不露怯。師母小產、孩子生病、自己大病,再難的坎,他都不聲不響扛著,照樣每天上班??蓤詮姷耐鈿は?,是無人訴說的孤獨。師母的來歷、她對汪春廷的掛念,他心里跟明鏡似的,想裝糊涂時便含糊過去,不想裝時便一抓一個準,可這份計較,能跟誰說?直至后來,他才恍然驚覺,自己竟孑然一身,無處話凄涼,唯有偶爾向楊哲民傾訴衷腸。
缺錢時找不到人借,過著“今天愁明天,盼著發(fā)工資”的日子,卻不肯接受堂哥的好意和徒弟的援助,硬撐著死要面子。這份孤獨,是硬漢最柔軟的褶皺,藏著普通人的無奈與倔強。
《戴花》中人物眾多,但莫正強卻以他的復雜與真實,成為一座立得住、耐品讀的豐碑。他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與陰影,從來不是非黑即白。正是這些掙扎、轉變與堅守,讓他走出紙頁,走進人心,成為一尊值得反復凝視的、矛盾的豐碑。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