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5-08-06
分享到:
8月5日,由湖南省作協(xié)舉辦的第二期田耳小說班圓滿結業(yè)。本期小說班8月1日開學,為期五天,由著名作家田耳設計課程體系和授課、指導。公告發(fā)布后,官方指定投稿郵箱累計收到103封投稿電子郵件,田耳工作室對每篇稿件進行打分排序,優(yōu)中選優(yōu),報省作協(xié)黨組同意,共15名正式錄取學員和8名旁聽生全程參加學習。
本次培訓的初衷在于解決青年作家普遍存在的“語言功底扎實但故事性薄弱”的問題,核心目標是提高學員對故事的鑒賞能力,通過辨認故事強弱反省自身創(chuàng)作。小說班課程設置聚焦青年作家的故事認知與創(chuàng)作能力,課程體系從“什么是好故事”出發(fā),到“找一個好故事”再到“自己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包含理論授課、作品研討與創(chuàng)作實訓三個板塊。

在理論學習中,田耳通過自創(chuàng)的十種故事結構理論,對經典小說進行解構,圍繞故事的結構及故事進階賞析展開教學。通過幾十部案例,深入分析不同故事結構的敘事風格與藝術特色,引導學員梳理故事“起承轉合”中的邏輯線索與精彩之處,從中汲取養(yǎng)分。學員們通過16個課時的理論課程,對短篇小說的故事結構與編撰技法有了新的認識與見解,也認識到自身小說創(chuàng)作中故事性弱的問題所在。
相較第一期,本次課程設置引入了新的評價體系。著重對“反轉”類型的故事進行分析,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為原則,按反轉刻意程度、故事反轉效果與情感反轉效果對諸多作品分類打分,讓優(yōu)秀作品的“好”一目了然,清晰可見。
在“學員作品研討”模塊中,田耳老師分批次對學員們投稿的作品公開討論并點評,通過20個課時對每個學員作品進行分析,用同輩互評和老師點評的方式提出修改建議。走走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參與改稿討論,從自身編輯角度對學員們的作品提出專業(yè)意見與修改建議。
此外,理論學習必須經過實踐檢驗。田耳老師對學員們提出各種創(chuàng)作要求:回顧曾經閱讀的小說、電影等作品,從中找出反轉效果最好的故事進行分析并分享;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用“起承轉合”的方式撰寫新故事梗概,在創(chuàng)作前對故事框架提出建議加強小說的故事性。

湖南省作協(xié)黨組高度重視此次培訓,更關注湖南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黨組書記胡革平提醒學員們,田耳老師的課程有助于夯實學員的故事創(chuàng)作意識,而講好故事是每位作家的必經之路。希望學員們能夠繼續(xù)保持對文學的熱愛與寫作勁頭,充分消化田耳老師的課程內容,從打磨好故事開始,逐步成長為優(yōu)秀作家。
這次的培訓只有五天,但內容豐富干貨滿滿,離別時大家誠懇地向湖南省作協(xié)和田耳老師表達感謝,并分享各自收獲。他們表示,田耳老師的課程讓他們重新認識了小說中的故事性,對“一個好故事是需要精心設計”有了更深理解。

胡緒晟(胡既明)

真誠而后有善和美。在這五天的課程中,田老師教會我的是真誠。坦白來說,在小說寫作上,我不是一個真誠的創(chuàng)作者,自以為捏造了虛擬世界就可以神游太虛,上天下地無所不能,正當我遨游自在之時,田老師來了,他用批評的大手把我從太虛中拉了回來,并嚴肅地指出了這個虛擬世界的種種問題,我十分感謝這種真誠而深切的批評,唯恐批評不夠尖銳。
課程于我而言是痛并快樂著的。在作品交流環(huán)節(jié),田老師要求每位學員至少評三位學員的小說,以及重寫自己的作品梗概。我對故事的感知尤為薄弱,因此每每在夜間一兩點還在反復推敲第二天的稿子,力圖梳理好故事的線索,閉眼后依舊胡思亂想,最后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在課程的第四天,田老師要我們寫一個全新的千字左右的作品梗概,我花了四小時終于在截止前寫好了一千五百字的故事梗概,那一刻我驚訝于這幾天課程的力量——如果沒有來到田耳小說班,我肯定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這樣一篇故事梗概,盡管同樣不成熟,但在故事性上已經超越了我之前所有的故事嘗試。
田老師是教故事寫作的大師,所傳授的寫作技巧以及淵博的閱讀儲備令人折服,也讓我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結構觀念進行了重塑,這都是非常有益而寶貴的。然而,在寫作方向上,田老師并不建議我繼續(xù)沿著目前的方向探索,對此我也想真誠地回應,我可能會是一個固執(zhí)的寫作者,不過也會因田老師的建議而嘗試飛得更貼地一些。
最后我想以一句詩與師友們共勉∶“當你啟程前往伊薩卡,愿你的道路漫長,充滿奇跡,充滿發(fā)現(xiàn)。”祝愿文學,祝愿我們。
李紫楊

小說上,我算是初出茅廬,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寫作的青年寫作者,能得到對小說理解深刻的大師的面對面指導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情。更可貴的地方在于,老師的真誠以及學員們肉眼可見的熱情,對文字的熱愛,彼此的尊重,讓我們度過了五天酣暢淋漓的學習時光。
在前往長沙前,我剛剛度過了二十一歲的生日,年輕人的浮躁與對文學的迷茫圍繞著我,對于某些東西有著一種近乎偏執(zhí)的渴望與尋找,也將這種東西訴諸我的小說當中,本以為是一個人的狂歡,卻依然得到了田老師的重視。最令我感激田老師的地方在于,他認真閱讀了每一個學員的小說,在每一篇書稿上手寫出幾百字的建議,觀感。我小說中所隱秘表達的最深處的東西被田老師一下子洞悉,給出針對我寫作的一些建議,讓我受益。
文學是一場馬拉松,漫長崎嶇,在道路上,是一種尋找屬于自己文學的過程,審視自己,真誠,純粹地面對文學。就像田老師對我說的那句“高而堅或是平而寬?!蔽蚁朐谖磥韼资甑膶懽鞯缆飞?,這句話會始終伴隨著我。希望我們這一代青年寫作者都能不忘初心,對文學懷揣著純粹的熱愛,負重前行。
趙明威(趙棹)

小說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環(huán)境,大家共同處于一個開放的狀態(tài),不同的創(chuàng)意和意見相互碰撞,令我對故事的結構和選題有了更深的認識。青年寫作者所面臨的問題有許多相通之處,田耳老師總能以小說家的經驗切中要害,一語道破長久的困惑,小說班加速了問題的解決,但同樣也穩(wěn)住了我們講故事的心,正如田老師所說:“枝干太多是灌木,枝干少了才是喬木。”寫作的初始階段,我們要學會減法的藝術,把握住故事的核心枝干,成為更為長生的喬木。
楊晨

通過這次小說班的學習,我對小說有了新的認識。這五天的學習中,田耳老師教授我們如何用“起、承、轉、合”拆解經典小說里的故事,讓我知道,一個好故事是需要精心設計的,也是可以通過技術實現(xiàn)的。
過去,我的寫作總是很隨性,被動等待腦海中的場景自然浮現(xiàn)。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導致我的寫作常常進展緩慢?,F(xiàn)在看來,這種看似“自然”的創(chuàng)作方式,其實未必利于打好“寫作”這一場持久戰(zhàn),并且,真正的“自然”也不是無序的,它應當有內在的邏輯和節(jié)奏。
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習作,最大的問題在于缺乏扎實的故事內核。這次的學習幫助我建立了更為清晰的小說觀:優(yōu)秀的小說應當如中國園林般,既有整體布局的匠心獨運,又不失細節(jié)之處的精妙呈現(xiàn)。創(chuàng)作技術不是對靈感的束縛,而是讓創(chuàng)意落地生根的必要條件。就像玉器制作,既要尊重玉石天然的紋理,又需要匠人精細地雕琢,方能成就佳作。
在此非常感謝省作協(xié)的領導和田耳老師,能給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的短板,進而能夠完善自己的寫作。
黃瑛(王秋瓔)

感謝湖南作協(xié)舉辦這次小說改稿班,感謝田耳老師的用心教學,感謝秋菊老師的悉心安排與全程陪伴。五天的學習行程收獲滿滿。講授故事的起承轉合如何設計、分析和拆解經典故事、總結故事的常見結構、練習講故事、點評同學的原創(chuàng)故事、限時創(chuàng)作新故事……
田老師的每一個授課環(huán)節(jié)都經過用心設計,涵蓋到小說寫作的各個方面,使我受益匪淺。在此次學習過程中,田老師涉及的案例分析覆蓋范圍很廣,包括但不限于國內外優(yōu)秀的長短篇小說和電影等,也再一次幫助我拓展了閱讀的邊界。以下是田老師課上對我個人影響比較深的幾點:
1、小說可以不講故事,但字里行間要充滿故事的可能性。
2、關于小說寫作,語言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技巧。
3、小說是虛虛實實的,但這種“虛構”不是瞎編亂造,是一個實事求是對待自己和讀者的過程。
4、小說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塑造細節(jié)的方式與讀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5、一個寫作者,在寫作中的自由要大于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由(這點鼓勵到我,讓我相信自己可以更加大膽地去寫作,進行一些探索和創(chuàng)新)。
口述故事提升了我的表達能力,和同學的相處交流讓我對純文學的青年寫作生態(tài)有了更豐富的了解與認知,希望自己未來筆耕不輟,繼續(xù)為家鄉(xiāng)創(chuàng)作出更多全新的優(yōu)秀的作品,能在虛構的世界中再度與老師和同學相遇。
武林濤

田耳老師激情澎湃的授課,讓我或多或少意識到寫作者的一個共性:我們都喜歡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捕捉靈感,一件事、一句話,記錄在筆記本上,便成了創(chuàng)作的源泉。正是這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我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源源不斷。
當然,作為資深作家,田耳老師的創(chuàng)作方法確實給了我許多啟發(fā)。首先,寫作者要寫好故事,需要精巧的構思,自己心中要有一本清晰的賬。這與我之前不做構思、任憑小說中的人與事自行發(fā)展的狀態(tài),有著本質區(qū)別。因此,在未來的寫作中,我既要繼續(xù)錘煉小說語言,避免出現(xiàn)“每吃一口飯都能嚼到沙子”般的粗糙表達,也要把故事講好。其次,寫作者不僅要多討論學習、多自我反省,每天保持閱讀和思考,養(yǎng)成讀書后撰寫故事梗概的習慣,還要不斷重新定位,寫出符合時代、讀者期待與自我追求的好小說。此外,感謝省作協(xié)對我們的關心與支持,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我會以“涼桌子熱板凳鐵硯磨穿”的勁頭,不斷突破自我,勇攀高峰。
羅啟賢

有幸來到由湖南省作協(xié)主辦的“田耳小說班”學習,五天的學習時間雖然短暫,卻也讓我收獲了許多。田耳老師是講故事的高手。在課上,他為我們分析了故事的基本結構和進階形式,并舉了許多國內外的小說、電影作品來幫助理解。我們也看到,能在小說中將一個故事寫完整、寫豐富,其實并不像想象般那么容易。
田耳老師還為我們分析各自所寫的小說,指出了不足和修改的方向,讓我們都得到一次開展自己“作品研討會”的機會。研討過程中,田耳老師在分析一位同學的作品時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喜歡。他說,寫作者在整理素材、結構小說時“內心的自由度要大于他人眼中的生活”。大概是這么說的。
除了得到田耳老師的寶貴教誨,和其他寫作者同學、朋友們一起交流作品、討論文學的過程也非常開心。我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和他們打趣時說的——“這太后現(xiàn)代了”。和懷著同樣興趣的人交流多是一件幸事。
再次感謝田耳老師、作協(xié)老師們給予這次寶貴學習機會。
肖凱耀

來毛院學習前,我就讀過田耳老師的《開屏術》了,微信讀書的劃線點評里,不少人覺得老師的語言有趣、很見功力。我很感謝老師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畢竟我的寫法挺奇怪的,一般投稿都很難被選中。
這五天的時間里,我一點點理解了什么是故事。總有人說,我的寫作沒有故事,要么就是說我不會講故事才玩“后現(xiàn)代”(實際上我沒有太多后現(xiàn)代技法,只是風格確實特殊)。我相信在這次學習以后,我一定能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故事。畢竟正如老師所說,故事是基本功!
在課堂上,同學們要互相評價。老師說我們同時也應該成為專業(yè)的讀者(評論者),但是我抽到的兩篇小說最早登場,我準備得并不好,所幸這兩篇的作者是室友,我加了好友,可以以后再跟他們好好交流。第三篇比較遲,是倒數(shù)第二篇,我使用了一點符號學方法分析,不過有晦澀的嫌疑。我自己的作品是在最后一篇,田耳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建議。恰好走走老師也來了現(xiàn)場,給出了作為專業(yè)編輯的修改意見。
同時,這里的同學們和其他老師也很友好,我獲得了珍貴的友誼。我們免費吃喝住宿吹空調聊文學,爽!
希望以后的文學路上有我也有你們。
劉文康

早上起來讀到不丹喇嘛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關于佛教丑聞的一篇回復文章。他說,佛教徒的丑聞并不是新鮮事,但一直以來并不影響佛法的弘揚。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早已開示:佛弟子應當依歸法,而不是依歸人。
“依法不依人”的觀念提醒我們要學會關注真理本質,而不是執(zhí)著附著的標簽。話是老話,從前也多次聽聞,但結合這幾天在田耳小說班的學習卻有更深體會。
田耳老師用他獨特的故事評分法分級介紹了一些故事后,讓我們學以致用,自己去找高分故事,為此還設置了特別獎勵,為找到8分以上故事的學生現(xiàn)場發(fā)紅包。
田耳老師布置完這個任務后,我躍躍欲試,又滿腹疑問,我想我們找的肯定都是名家的名作,肯定都是8分以上的作品。
到了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大家開始講述自己找到的好故事,有的講電影,有的講小說。我準備講述的故事是《無法完成的畫像》。我自認為找到了一個高分的故事,并很認真地進行了講述。但是經過大家的討論分析,我逐漸意識到這并不是一個好故事。
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撕下了心中固化的“名家名作”的標簽,而是學會直接關注故事的本身。這讓我有一種豁達的感覺,原來閱讀文學作品也要“依法不依人”。
回顧課程內容,田耳老師首先引導我們掌握故事的基本結構“起承轉合”,為我們建立起故事的基本概念;然后,按照評分分析具體作品,讓我們建立故事的優(yōu)劣體系;最后講解故事的11種“起承轉合”類型,讓我們更具體地明白故事的結構方法。在進行課程教學之余,還組織了全體學員的作品評析討論會、新故事梗概評論會。這樣的系統(tǒng)學習和沉浸體驗幾乎重塑了我的“小說觀”。
兩年以前,我讀過《一個人張燈結彩》,那時候我很喜歡這本小說,但并不很了解田耳老師。通過這次學習,我有機會近距離跟著田耳老師學習,真的感覺非常幸運。
田耳老師講課的方式非常實在,讓人易懂。他對學員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切實的回應,從不讓任何一個問題落空,這不僅展示了一種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更顯示了卓越的專業(yè)修養(yǎng)。
每當田耳老師分析學員的文本時,我總會看到他手中的打印紙上寫著細致的批注,最后一頁的空白處大段大段地寫著評論,這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讓人充滿敬意。
五天的學習已經結束了,在今后的學習創(chuàng)作中,我將廣泛地閱讀,扎實地積累素材,嚴謹?shù)貥嬎?,希望能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好故事,寫出屬于自己的好故事,成為一個會講好故事的人。
黃佳程

毫無疑問,故事是小說的骨架。田老師在小說班里,首先講了自己如何鑒別故事、如何篩選故事。其次主持了作品研討會,對學員作品逐個點評,細心的程度,切中要害的準度都令人嘆服。
這讓人不自覺想起一句話:“傷筋動骨一百天”。我們修改小說其實跟揉筋正骨有相似之處,往往一根骨頭錯了方向,則需要一個乾坤大挪移來回正。這便是搭好骨架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田老師也提出,不同的人適用不同的方法。這又像武林爭霸一樣,各門各派自有其武功傳承,想練何種拳法,還是得在日后不斷試驗,不斷調整。
當然,修煉之余不免有傷。但有一副好的筋骨,練何種門派的功夫,想必都是事半功倍的。
寧迪

接到錄用電話還在睡覺,來了田耳小說班每天都睡不夠。本以為是來游玩,順便認識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沒想到田耳老師教學這么認真:從經典故事講到人文八卦,從小說結構講到結局反轉。故事一個個被拆解,腦子一點點被填滿……每天早上七點起床,晚上九點下課,做夢都在編故事。被批評、被贊揚,都有收獲。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上田耳老師的課,繼續(xù)進步。
羅睿

7月31日,我坐高鐵從深圳出發(fā)奔赴長沙,踏入湖南省作協(xié),參加田耳老師的寫作培訓班。作為湖南人,從廣東回到長沙,原本應該“近鄉(xiāng)情更怯”。但那種感覺卻未如期而至,原來不知不覺間,早已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省作協(xié)把一切都打理得很妥帖,宿舍、食堂都很周到,處處體現(xiàn)著用心。這些細致的安排,讓長途跋涉的疲憊一下子就淡了,只剩下“到家了”的松弛。幾年沒見,田老師那份對創(chuàng)作的熱忱絲毫未減。每一堂課都干貨滿滿,老師把自己的經驗拆解得明明白白,從故事的構思到人物的塑造,從情節(jié)的編排到文字的斟酌,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同學們也都熱情高漲,課堂上積極提問,課后熱烈討論,仿佛回到了那段純粹又緊張的校園時光,為了一個共同的文學夢想全力以赴。這次培訓實實在在地不虛此行。田老師和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深深感染了我。培訓結束時,我拖著行李箱打車前往長沙南站,車窗外的街景緩緩后退,心里卻格外踏實。我想,往后不管多忙,都要把筆撿起來。這次回來,不僅是學本事,更是找回了動筆的勇氣。
鄧婭婷

有幸能夠入選此次小說班,實在是一件幸事。為期五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極大滿足了我對“故事”的好奇,也收獲了滿滿當當?shù)母韶?,擁有了人生中一段寶貴的體驗。
平常的小說學習中,可能更多注重語言的表達和技巧的錘煉,但此次小說班以寫好故事為主題。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吸取知識,田耳老師還調整了授課內容,從“什么是好故事”到“找一個好故事”再到“自己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每個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其間還穿插著學員間互相點評作品的環(huán)節(jié),這極大地增加了學員間的交流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加活潑、有趣。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讓我對本次小說班的授課主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好故事”的定義有了更清晰地理解,也讓我鍛煉了自己的評論能力,方方面面,受益匪淺。
感謝湖南省作協(xié)、感謝田耳老師、感謝秋菊老師、感謝這段時間一起聽課,互相學習交流的伙伴,每每看到老師和同學們談論起寫作時激情洋溢的臉龐,都會讓我備受感動和鼓舞,是你們讓我相信,寫作從來不是一件孤獨的事。
范慶奇

故事是小說的框架,虛構最需要真誠。這是田耳老師上課過程中提到的兩句話,我返視自己的小說寫作,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去寫好一個故事。我以往的小說寫作很模糊,還沒有思考清楚故事的基本框架就動筆,寫著寫著就混亂了,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又往往不盡如人意。五天的課程很充實,五天的學習讓我對小說和散文有了基本的文體界限,在今后的小說寫作中會盡量規(guī)避這個毛病。
田耳老師從閱讀小說講到故事的鑒賞能力,讓我知道什么是好小說,以后的閱讀中怎么選擇文本。我以前寫作總是對結構把握不好,聽過田耳老師的講課后,我知道一個故事起碼要有起承轉合,應該給人一種逆轉的閱讀體驗。我寫的小說就是太平淡,沒有故事內在的遞進層級,學習的過程中就在回顧自己寫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小說,大體知道以后應該怎么設計一個故事。
課程中田耳老師讓我們自己寫梗概,然后三個同學之間互相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我們總結故事的能力,也鍛煉了我們的評價能力。以前我閱讀完作品從來不去思考講了什么故事,只會記一些覺得好的語言表達,這樣的閱讀方式導致自己沒有充足的故事儲備,經過此次課程,我今后會有意識建立自己的故事儲備庫。
通過這次高密度地學習,我對小說寫作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了新的認知。我相信用田耳老師教的方法,以后我也能寫出好的故事。在短視頻迅猛占據日常的今天我們還想講好一個故事,正是這樣的目的讓我們相聚在第二屆田耳小說班,我堅信只要一直在寫作,我們還會再見。
李佳怡

寫作者伏案書寫的許多時間,只為了讓一個故事在幾十分鐘的閱讀里長出血肉。故事作為小說的核心,是得之不易的。在短暫但十分充實的五天授課實訓中,我對故事結構、故事變形方式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領會到了田耳老師淘到好故事的那種心情。在往后的寫作過程中,我先會找到故事的種子,再將其逐漸發(fā)育成一篇完整的小說,努力將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
并且,讀者閱讀一篇小說,不僅能看到作者想表達的故事內容,還能看出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酣暢、躊躇、含混與推敲。我明白所有的心虛在文字中都是無處遁形的。所以只有接受自己的笨拙,直面自己的內心,直面自己匱乏的閱讀量、生疏的敘事和作品的許多缺陷,不馬虎每一個細節(jié),甚至是文本格式,真誠地去學習,真誠地去動筆,尊重漢字的語法、事物運行的基本邏輯,和筆下的每一個人物。感謝田耳小說班為我照亮了一個文學入口,道阻且長,我明白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邁出了第一步。
結語:
此次田耳小說班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年作家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為湖南文學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學員們將所學轉化為創(chuàng)作實踐,在未來寫出更多打動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