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湘軍動態(tài)

朱永存:筆犁蒼生處 心月郴江明

——論梁瑞郴《月迷蘇仙》“三善法門”的為民本色

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5-07-22

 

分享到: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秦少游之問,為郴州染上千年的詩愁。

郴州出了個梁瑞郴,先生如其名:郴州誕生的祥瑞,文壇大梁。

于此《月迷蘇仙》書中,可洞見梁先生的“三善法門”,亦有對這千年詩愁的深情回應(yīng)。

一曰善行,于山水,林泉,遠村,閑庭信步,舒緩從容。

二曰善思,務(wù)實求真,靜水深流,尋常風(fēng)物,亦見驚鴻之思。

三曰善文,妙手點染,化尋常為神奇;言簡意賅,知音生共鳴;篇篇切入點不同,點睛之筆躍然于紙上。

以古鑒今

梁先生投向汝城的三束目光,從遠古的炎帝神農(nóng)說起,耒山制耒耜,教化先民,開啟農(nóng)耕文明。

第二束目光投向始于宋的濂溪書院,主理人周敦頤,《愛蓮說》首開湖湘文化,倡“忠孝廉義”,宗祠文化攏人心,承傳統(tǒng),又保持批判的清醒。

80多年前的一個深秋黃昏,沙洲村村民徐解秀,留宿了三位女紅軍。部隊開拔,女紅軍撕開“半條被子”相贈,傾情一諾說,等革命得勝歸來,再送新被子。

青山埋了忠骨,三位女紅軍沒等得來。等來了鄧穎超、康克清同志代為兌現(xiàn)的被子。2020年,沙洲村的前坪,迎來了習(xí)近平總書記的親臨。

另一個故事也是在紅軍長征的時候,王震將軍路過萬洋山。他勒馬四顧,草色入簾青,被天地壯色吸引,滿懷豪情地說:

“待到革命成功,我們要在這里建一個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牧場”。

憶往昔,王震將軍揮鞭指江山,時至今日,梁先生妙筆點蒼苔,以古鑒今,一語成真。

仰天湖,在彌天大霧的天氣里,梁先生與友人一起品著羊肉的不膻美味;一起看白鷺振翅飛翔,精靈其魂,譜寫成廣天地闊間躍動的詩行。

此刻,梁先生睹景思人,心緒亦如王震將軍般勒住韁繩,激蕩起家國情懷,大霧冷雨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這是奮進中國的縮影,生生不息,也是國人良善的表情。億萬年的風(fēng),吹不老桂東草山。天風(fēng)送草香,萬古青春。

懷著這份穿越時空的感喟和信念,梁先生的步履向著更深層的山水邁進。于尋常風(fēng)物間,尋覓時代的變遷,及生命的哲思。

山水悟道

過了苗兒灘,淌過洗車河,游到了土家語“美麗地方”的惹巴拉,這里曾經(jīng)是商周的古城址的地方。

一山連著一山的綠,秋風(fēng)吹不走似黃花少年的青春;惹巴拉的水流了萬萬年,仍如孩童般歡愉嬉鬧,天真野性,明澈見底;三村共架的風(fēng)雨橋,鉤針編織的非遺錦,遠銷歐亞的比耳臍橙,沁人心脾的礦泉好水;還有那滿面春風(fēng)的新農(nóng)人,在家門口就賺著了舒心的痛快錢。

這是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梁先生用絕美文字寫下的,解碼鄉(xiāng)土風(fēng)情,惹巴拉雖秋猶春。

再坐標指向張家界,時間回到一九九九年,九國飛行員駕駛飛機飛越天門洞,天門山一飛沖天,一躍而為天下知。

梁先生已是三登天門山了,正逢了個冰雪的世界。他寫道:雪是裝飾高手,讓一切有棱角的東西都變得圓潤而柔和,將大地變得素雅而清純,比五顏六色更美。

物我兩忘時,所見即所得,梁先生的文字,如雪亦如心---溫潤柔和,素雅清純。

銀裝素裹的世界里,忽見一幢小紅屋,格外的耀眼,那是李娜的歸隱山林的住所。

李娜的歌曲《青藏高原》蒼涼高亢,聲猶在耳,天門山成為她結(jié)此佛緣的開端。

梁先生解讀出別樣深意:李娜歸隱,修禪住進天門山,非為避世,實乃追求精神凈土之個體進路,亦是生命向度的另一種進取。

棄昨日之我,見一葉之菩提。

漫讀梁先生的文章,山水皆活字,字里行間,躍動著的,或俯或仰,俱一脈清輝。

行走山水,問道自然,終究是為了讀懂這片湖湘大地上,最真實,最堅韌,也最溫暖的生命場景---那便是千萬百姓之家,升騰于灶膛屋瓦間的人間煙火。梁先生的筆,始終向著這照耀蒼生的光芒而去。

煙火照蒼生

白墻瓦屋,阡陌交通,烏梅正盛的龍歸坪,是實至名歸的美村,如桃花源一般的境地。

六個村支書一臺戲。

抓民風(fēng):“幾十年來這個六百多人的村莊,無一例刑事案件。”

抓生態(tài):恪守祖宗遺訓(xùn),珍愛一草一木,村里古木如云,綠蔭似蓋。

保持風(fēng)格: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龍歸坪村始終在保持與國家同頻共振的基礎(chǔ)上,一張藍圖繪到底。

堅守信念:朱姓族人血脈相連的賡續(xù),更凝聚成強大的集體意志,與共同體精神?;霆毦咛厣兄行У乃滓?guī)民約,滋養(yǎng)一方的人文風(fēng)水。

梁先生筆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皆是見民生,為鄉(xiāng)土立傳即是為民。

蘇耽成仙而聞名的蘇仙嶺,梁先生踏月而行。品著新茶,聞著漫山的草木香,當(dāng)看到萬千市民齊步登山,梁先生欣然感嘆:身體較之于財富,權(quán)利和榮譽,唯有全民有了健康的意識,勤鍛煉,得以健康的身體,并由衷地感受到幸福,這才是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

湘潭的萬樓我也登過,我看樓只是樓,不過飛檐斗拱的建筑。梁先生卻能心馳神往----北京天安門的城樓上,毛主席用湘潭話喊出的“人民萬歲”。

梁先生一定在萬樓內(nèi),傾聽到了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的回響。

這又何止是登樓看風(fēng)景?何嘗不是為萬樓傾注萬眾民魂!

梁先生去了昭陵,老街臨水而建。歷史的年輪清晰地記錄著,輝煌已成過去。梁先生感慨萬千,從民生的角度剖析,給出了他的建議:昭陵有生態(tài)擇水而居的萬般愜意,需要筑桐引鳳,將自然之水升華為藝術(shù)之水。

梁先生筆下昭陵的潛力,在一位新住民史老師身上得到了印證。史老師的人生的宗旨:行萬里路而讀世界之書,游歷了大半個世界,不可不謂之見識非凡。

之余昭陵,史老師從一無所知,到一見鐘情,欣然買下鄰江的一棟破舊的老房子。并斥巨資對老房子進行改造,美其名曰“觀自在”,見天見地見自己,成為他靈魂安處的家。

梁先生不閉門造車,不走馬觀花,真真切切地跋山涉水。為脫貧攻堅,為鄉(xiāng)村振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鼓舞,歡呼,甚至吶喊,成就行走文學(xué)典范。

梁先生有著只求聞達于百姓民生的使命感,集善行,善思,善文之“三善法門”于一身,將歷史和民生融進自然山水之中,寫出一封封的天地家書。

筆為犁,奮力耕,字句如星星之火,壯闊燎原。梁先生的《月迷蘇仙》,有力地回答了秦少游的千年之問:

“郴江繞山非自幸,實載蒼生下瀟湘”!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性色,在线播放国产不卡视频,国产91二区在线播放,国产高清午夜精品福利色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