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6-09-29
分享到:
本文為付小平原創(chuàng),選自作者于2014年5月出版的《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一書,來自“男孩部落”微信號。
曾經有網友向我咨詢:“女兒剛上一年級,非常粗心。每次的大小考試如果不粗心,肯定都是滿分??伤偸菚感┬″e誤,我非常頭痛,也好困惑,只要她沒考到100分,我的心情就會很差。比如昨天的英文單元考試,她全做對了,應當是100分的,但是老師扣了她10分,就因為沒有寫名字。我女兒也有很多的優(yōu)點,她非常大氣,懂得分享,很有禮貌,非常善良,也很懂得心疼媽媽。我該怎么糾正孩子呢?”
雖然這位媽媽自己已經列舉了這個孩子身上的很多優(yōu)點,但是通過后面的交流,我卻強烈感覺到她對孩子的不滿意以及對自己的苛責。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家長來說,抱有這種心態(tài)和想法的絕不是個別。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上,如果表現得不是那么盡善盡美,家長就會出現恐懼、焦慮、急躁和痛苦等情緒。
其實,在小學三年級之前,考試和分數都不應該成為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很多孩子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得不好,而是因為粗心大意、上課不認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缺等造成的。因此,在小學前半段,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三件事,而不是僅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每一次考試和分數上面。
一、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些孩子看到新鮮的事物總喜歡問“為什么”,這是好奇心、求知欲的表現,是學習興趣的萌芽。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推動孩子主動學習、探究一切他感興趣的事物。那么,我們該如何來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關注學習的過程,鼓勵孩子的進步
考試成績和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學習過程以及跟過去相比取得的進步更重要。當我們經常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點滴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贊美時,孩子就容易對自己產生信心,對學習激發(fā)興趣。
我們可以每天問孩子“學到了什么”,不要經常問“考了多少分”;可以經常夸一夸孩子“你學習很認真”,不要經??浜⒆?ldquo;你真聰明”。我們還可以經常提醒孩子“你有什么問題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經常引導孩子“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在家長的鼓勵、表揚、支持和引導下,孩子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2、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體驗學習的快樂
人的大腦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才能經常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同樣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我們可在餐桌、沙發(fā)等地方放置不同種類的報刊雜志、經典圖書、字典詞典,讓孩子隨手可及,隨時翻閱;鼓勵孩子多欣賞一些知識性、趣味性俱佳的電視節(jié)目和經典電影,我們跟孩子一起討論、互相啟發(fā);我們需要經常與孩子共同探討、分享學習的成果和收獲,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
3、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潛移默化
身教重于言教,這一點對孩子的學習同樣適用。很多不愛學習的孩子,家長大多也是不喜歡讀書看報的類型。如果我們經常在家捧著書報雜志,潛心閱讀,就能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大人也喜歡學習,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這樣的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逐漸養(yǎng)成經常看書、熱愛學習的習慣。如果家長從內心深處不喜歡學習和讀書,我也建議大家每天抽出一個小時左右看看書、讀讀報,哪怕是裝模作樣也好。這樣的學習氛圍和家長的示范作用,很容易感染到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學習。
4、總結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既有很多樂趣,也有很多問題或困難。在困難和問題面前,如果有更多的解決方法,那么孩子就不容易輕言放棄,也不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如果孩子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往往就能化難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就會更高,學習興趣也會隨之高漲。但總結學習方法,也要因人而異。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他的強項和弱項、學習習慣、記憶特點等,努力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提升他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都和習慣息息相關。如果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論學習還是工作,往往都能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剛入學的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對于剛入學的孩子,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有利于他學習和學校生活的習慣,如: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fā)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在家學習和做作業(yè)的習慣,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確引導,還要在行為上持之以恒地加以培養(yǎng)。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尊重孩子的意見,多跟孩子溝通,使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孩子的主觀愿望和自覺行為。
2、對孩子的學習和作業(yè)提出一些具體、細致的要求,便于檢查、督促。
3、對于需要在學校保持的學習習慣,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相互配合,做到校內外要求一致,相互促進。
4、讓孩子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以此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
5、對于要求做到的一些方面,我們也要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來影響孩子。
6、當孩子在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方面取得比較明顯的進步時,我們需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7、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一個持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切忌隨心所欲、有始無終。
三、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進入小學以后,孩子將告別沒有太多學習壓力的幼兒園階段,迎來人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階段。而學習這件事,要靠孩子自己來,父母不能成為主角。因而,在小學低年級,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也不例外。我們要鼓勵孩子為了知識而學習,為了應用而學習,為了興趣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而學習。不但要讓孩子學會書本里的知識,而且還要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就是一種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習狀態(tài),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它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學習是孩子的事,家長需要學會放手。這一點,我們從幼兒園階段就要樹立這樣的觀念,減少對孩子自主學習的干擾,把學習的權利和責任都交還給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當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伸出援手幫助他;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亮出臂膀支持他;當孩子遭到失敗的時候,敞開胸懷擁抱他。
伊伊上大班以后,雖然幼兒園里面沒有布置太多家庭作業(yè),但是她自己看到別的小朋友開始學拼音、做算術、寫漢字的時候,主動要求我們給她買一些練習本,供她學習之用。
每天,她都會抽出半小時左右來,從簡單的加減法、拼音字母,寫到常用的漢字,每一本練習冊,一次只做一頁。當伊伊做這些練習的時候,我們一般都不會守在旁邊。即使她有不會的地方,也讓她暫時空著,等她全部完成以后,我們再去檢查和幫她解答。
漸漸地,我發(fā)現伊伊養(yǎng)成了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每天晚上七點多,吃過晚飯之后,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自己的練習本,開始專心致志地做練習。完成后,她就主動拿給我們檢查。
在跟幼兒園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老師也高度評價伊伊在幼兒園里面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跟很多小朋友相比,她上課很認真,也很投入,學習習慣很不錯。幼兒園老師還告訴我,根據她多年的經驗推測,伊伊進入小學后,家長用不著操心,一定能好好學習的。
聽老師這么一說,我也就對她更有信心了。當她正式進入小學以后,通過大半年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她很快就適應了小學的學習。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回自己房間寫作業(yè)。而在此之前養(yǎng)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不但繼續(xù)得到保持,而且還做得比原來更好。
(本文選自《陪孩子一起幼小銜接》,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